新常态下招商引资的难点与对策

企居客--专业厂房出租出售,园区招商,产业地产平台 2021-05-15 15:29
365

在当前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政治生活、经济结构、社会建设、文化发展等一系列宏观战略决策正发生着深刻变革。如何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抢抓机遇,创新举措,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是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新常态下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的新难点

  1.面临优惠政策取消的新难点

  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2014〕62号文)取消了针对企业税收的优惠、土地出让金的返还和财政的直接支持,税收优惠、地价返还等重要招商引资筹码已不复存在,优惠政策的取消成为各地新常态下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的最大难题。

  2.面临土地政策紧缩的新常态

  省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节约集约用地制度》(鄂政发〔2014〕25号文)规定,包括工业用地在内的土地使用,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手续办理,由于严限指标,用地瓶颈问题将更加突出,一些新招引的项目必定受到不同程度的用地指标约束,这将给招商项目签约、开工、建设等诸多环节带来阻滞。

  3.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难点

  2015年1月1日,随着“史上最严苛环保法”的生效,环保问责力度的不断加大,传统的由拼环境、拼资源招商的老路已经成为“过去时”,转向更加注重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一方面,这对应城市以盐化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现状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也对应城市原来的粗放型、资源和环境消耗型招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门槛要求。

  4.面临基础设施建设等软环境竞争的新难点

  新常态下,招商引资由成本竞争优势转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配套、人才聚集、交通网络、服务环境等软环境的竞争,作为一个中部的县级市,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以上诸多要素都存在明显差距,在软环境上很难有竞争优势。

  二、新常态下应城市招商引资工作的优劣势

  应城作为孝感地区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的谋划与发展,招商引资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城市定位方向明确

  东部循环经济区、中部高新技术产业区和西部旅游经济区“三大板块”发展并驾齐驱,项目支撑明显,产业规模聚集,为今后的招商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奠定了基础。

  2.园区发展规模凸显

  经过多年的积淀与发展,“一区四园”基础设施配套较为齐全,产业发展较为完备,盐业化工、能源储备、高新技术、家居厨卫、机械制造、旅游观光等产业初具雏形,尤其是精细化工产业在省内甚至国内都有较高知名度。

  3.资源禀赋特色鲜明

  高品位石膏、精纯岩盐、高温温泉是“应城三宝”,也是应城市特有的资源禀赋。另外,刚投产的华能热电热力资源、国内领先的卓熙氟气资源,都将成为吸引投资的有力因素,特别是化工企业进园区的政策实行后,长江“国家火炬计划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更将是吸引客商投资的金字招牌。

  4.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作为武汉两型社会建设“1+8”城市圈核心组团城市,应城中心城区距武汉仅53公里,水、陆、空交通优势明显,市区百万吨水运码头可通江达海,经沪蓉高速30分钟可到武汉,40分钟可到武汉天河机场,特别是随着2017年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的通车,应城与大武汉的融合将更加紧密。

  在肯定优势的同时,存在的劣势也不容忽视。一是对招商引资工作认识不深,服务意识有待提高;二是招商专班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三是产业发展配套性不强,产业链不长、不粗;四是储备项目、大项目和优质项目少。

  三、新常态下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1.充分认识新常态下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招商引资战略性地位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招商引资的组织领导。坚持高层会议推动制度,建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年主持召开1-2次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推进会,安排部署招商引资工作,加大高层推动力度。坚持招商引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招商引资领导小组每季召开联席会,听取招商引资工作情况,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步骤,分析研究重大事项。坚持招商引资月调度会制度,市分管招商引资工作领导每月主持召开一次由乡镇政府主职参加的工作调度会,听取各地招商引资工作开展情况汇报,督办重点项目,推动工作落实。

  二是提升招商引资的战略性地位。强化招商引资思想认识,使全市党员干部尤其是党政主职做到言必谈招商,行必为招商。强化招商引资责任意识,调整和完善《招商引资任务分解和考核办法》,“四大家”、各部办委局、各乡镇都是招商引资责任主体,做到每个单位有任务,人人肩上有压力。强化招商引资奖惩落实,组织部门要对招商引资有功人员优先提拔重用,对完不成招商引资任务的单位评先表模、干部任用实行“一票否决”。强化招商引资措施落实,各级各部门在完成中心任务的同时,要组建招商专班、拿出专门的经费和时间外出招商,确保招商工作取得实效。

  三是不断优化招商引资的软环境。新常态下,优惠政策优势将趋于弱化直至消亡,区域软环境对于招商的基础性地位更加突显,将成为投资者决定是否投资的先决条件。环境好、服务优、效率高、成本低,是吸引和留住客商投资的关键所在。对此,我们在坚持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模式基础上,大胆创新:进一步探索和推行“长江埠”模式,取消项目准入前置条件,对符合规划和用地条件的项目实行先批后审,加快项目落户速度。对全市行政性收费进行全面清理,规定取消的坚决取消,不留空间;在弹性范围内的收费一律取下限;对政府各部门的服务性收费实行减免,让利于企业。加大追责问责力度,对吃拿卡要、办事效率低下等违规违法行为,不留情面,坚决予以查处,以铁的纪律打造优良环境。

  2.整合部门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增强招商引资谈判筹码

  新常态下,应城应转脑筋、换思维,深入研究法律法规关于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主动整合部门政策优势,多做加法,搞放大效应,做到为我所用,增强招商引资谈判筹码。

  一是创新求变,为企业提供灵活多变的用地模式。为降低企业拿地成本,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一方面,对采取招拍挂方式取得工业用地使用权的,在坚持原来50年长期出让模式的同时,根据企业需求,采取10年、20年、30年不等的灵活分期出让模式。另一方面,鼓励企业采取租赁、先租后让等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再者,鼓励企业建设多层厂房,对企业建设多层厂房增加容积率的,不加收土地出让金,对企业建设的多层厂房,政府也可进行回购,回笼企业资金。

  二是整合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扶持和各类金融服务。充分利用财政间歇资金,无偿为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提供企业周转资金,缓解企业流动资金困难。创新信贷模式,开发“助保贷”、“集合贷”等增信融资平台,对企业可抵押资产放大贷款。加大企业担保中介服务,增加担保基金,扩大担保面,提高担保额度,市金财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对招商落户企业优先支持。积极争取申报国家、省专项投资资金,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用活用足科技部门设立的应城天使创投基金、市级科技研发经费,经商部门设立的市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旅游部门设立的市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等各类专项资金,为落户应城项目提供资金支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资本市场,对企业“上市”“上板”给予财政性资金奖励。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提供贷款贴息。金融部门对招商落户企业实行上门“保姆式”服务,对在开立账户、结算、现金供应、信贷咨询等方面提供便捷、优质的综合配套服务。

  三是量身定制,为企业生产用工等提供贴身服务。对符合条件的福利性项目和旅游项目,水、电、气价格按商业用费收取。支持企业市场开拓,对企业参加国内外宣传促销的展位费和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产品宣传贸易所发生的相关费用给予财政资金支持。构建“一区五园”综合服务平台,政府集中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定向安排招商落户企业技术骨干人员住房,对企业自建公租房提供住房补贴,降低企业投资成本。劳动部门免费为招商引资企业发布招工信息,组织开展员工培训。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型、小微型企业,三年内实行场租和水电补贴;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社保补贴。

  3.明确招商引资方向,提高招商引资针对性和成功率

  一是要突出重点区域开展招商。要改变以往漫无目的,广种薄收的招商方式,在长三角、珠三角、中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发展热点和前沿地区,结合投资主体自我发展和投资转移的内在刚需,选点布控,主动出击,捕捉商机。

  二是要针对重点产业开展招商。要拓宽招商工作思路,实现招商工作从原来的招引工业企业为主向工业、农业、服务业并重的招商思路转变。要紧紧围绕三大板块和“一区四园”产业结构,把盐业化工产业、能源储备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商贸物流及商住综合体产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作为招商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一二三”产业百花齐放的招商文章。

  三是要发挥特色资源开展招商。要结合石膏、岩盐、温泉等特色资源,挖掘“卖点”,包装、策划一批高质量的招商项目,提高招商工作针对性。要围绕刚投产的华能热电热力资源、国内领先的卓熙氟气资源,积极找寻上下游配套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要依托长江“国家火炬计划精细化工产业基地”的金字招牌,主动对接行业内化工企业,搞好项目承接。

  4.创新招商模式,大力开展专业化招商和产业化招商

  一是组建小分队招商。从办事处和乡镇挑选一批热爱招商工作、有经济工作经验、工作责任心强的年轻干部,组建专业招商小分队,充实到招商工作一线,专门驻外招商。制定《应城市驻外招商工作方案》,明确招商小分队工作任务,保障后勤供给,强化工作职责,实行量化考核,严格兑现奖惩,形成内招外引的“两条腿”走路模式。聘请招商专家和部门领导,定期为全市招商队伍开展招商业务培训,提高招商人员专业化水平和实战技能。

  二是推行园区招商。总结长江埠中加化工园园区招商经验模式,发挥园区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作用,通过以商招商、商会招商、PPP招商等形式,实现湘商工业园、浙商工业园、应城国家矿山公园等园区二次招商工作新突破,形成产业集群。

  三是探索中介招商。聘请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第三方专业机构,根据应城产业基础,结合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产业政策,为应城量身订做招商方案,同时运用其“商脉”,为应城寻找合适的投资商。

  四是强化存量招商。在当前土地指标严格受限的情况下,开发区和各乡镇可摆放项目的建设用地越来越少,应大力强化无地招商或少地招商的模式。一方面,对企业闲置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和重组,采取增资扩股、腾笼换鸟、收购兼并、合作经营等模式招商,以存量引增量。另一方面,对企业因故闲置的成片建设用地,通过协商收回重新对外招商,实现土地零闲置。

  5.严格招商引资项目流程管理,提高招商引资项目质量

  新常态下,招商工作应坚持高端取向、着眼长远,综合考量项目投资额与税收回报率,注重引进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土地利用率高、税收贡献率强的项目,全面提高招商引资质量。

  一是建立招商引资项目专业考察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对招商项目信息的可行性分析,建议建立由招商引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专家组成的专业考察人员库,先期通过行业网络平台等渠道对投资主体实力、资信、身份、产业等进行调查与分析,在双方达成初步投资意向后,从专业考察人员库中选派3—5人,赴企业对投资方场地、厂房、设备、生产工艺、用工、环保及安全设施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并提出结论和建议,为项目是否具备落户条件提供决策参考。

  二是建立招商引资项目预审管理制度。为确保落户项目质量,建议新引进及增资扩能项目,在正式签约前,必须实行项目预审,未经预审,一律不得签约落户。成立由分管市长任组长、招商引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为成员的预审领导小组,采取联席会议的方式,由成员单位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从投资强度、税收额度、科技高度、链条长度和环保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审查,给出评审意见,并形成《应城市招商项目预审联席会议纪要》,报市长办公会议或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

  三是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合同审查备案制度。为加强招商引资合同管理,确保合规合法,防范双方风险,要求凡在应城市落户并以市镇两级政府名义签订的项目投资合同,必须进行审查备案。审查备案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审查合同条款、文字表述是否存在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情况;审查合同内容是否公平、公正及是否存在法律风险情况;审查合同政策是否符合应城市招商引资政策;审查合同签订前是否进行专业考察和项目预审的程序性。前两项内容由市政府法制办负责,后两项由市招商局负责。审查完毕后,市政府法制办和市招商局必须在规定的工作日


编辑者:admin

分享到: